2020年02月17日
导语:人类文明史上,疫情总是以或大或小的规模、突如其来的方式出现在世界发展进程之中,回溯历史的长河,我们可以发现,没有任何一场疫情能够阻止人类建设美好社会的步伐,我们也应该清醒的意识到一次次疫情的侵袭是人类这个物种无法独立于自然之外的偶然中的必然。
而我们中国在踏入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伤我同胞之身、挫我经济之力、窥我社会百态,同样这场疫情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逆行的白衣英雄、善良的人民群众和真正的友好国家。疫情终能被消灭,只是我们将要付出的是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巨大代价。
同学们,当我们被疫情禁足于家中时,我们是不是可以有更深入的观察、研究和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对未来的理想和志向重新设定目标?
今天,我们在此分享上海远播教育集团副董事长、远播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融育学校校董、威海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校董邹宏宇先生的见解和对我们同学们的期望。
邹宏宇 Alex Zou
上海远播教育集团副董事长
远播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
上海融育学校校董
威海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校董
我们可以从疫情中学到什么?
同学们,大家好!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令人难忘的经历,我也相信很多人在这段时间经历了恐慌、愤怒、无奈、寂寞、悲伤,体尝了友情、亲情、爱情甚至是生离死别,要知道这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的一个坎儿而已,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和个人的辉煌成就绝对不是建立在一帆风顺之上的,相反都是经过暴风雨的洗礼之后才见到彩虹。占世界人口3%的犹太民族,他们几千年的经历以及为世界所做的卓越贡献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例子。
当疫情爆发时,我们的政府做了非常果断的决策,马上组织全国的优秀医疗力量全力支持湖北省的防疫抗疫工作,而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及时给予了学校指导意见和关心关注,确保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目前,学校已经开启了网络教学,当我们开玩笑说老师们都被迫成为网红直播时,我也想认真地与同学们一起做回顾与分享,我们可以从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学到些什么?
首先,最粗浅的层面肯定是信息与知识。我之所以把信息与知识分开,是因为这两者还是有根本区别的,信息必须是经过自身思考与经验验证之后才能称为知识,当然获取这些信息与知识的主要来源是互联网。当下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同学们也一定不缺乏获取这些信息的通道。基于此次疫情的发生和发展,一些核心的信息与知识我总结如下:
01
关注疫情每日数据的更新
大家可以关注新的确诊病例数、新的死亡人数、疑似病例以及治愈出院的病例等数据信息,尤其应该重视自己生活环境中这些数据,以便做好预防措施。
02
关心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实时政策
时刻学习和关注政府所出台的抗疫情社会管控要求,并可多问一下制定这些政策背后的“为什么”。
03
了解避免被病毒感染的基础知识
包括如何正确使用消毒液和口罩、口罩的分类情况、为什么要勤洗手、为什么对付病毒传播最有效的手段是隔离等等?掌握好这些知识也可以大幅降低我们自身被传染的概率。
04
探索病毒背后的科学机理
对细菌、病毒和分子生物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了解冠状病毒的形成、传播和破坏身体机能的内在机理,以及冠状病毒解药的制作思路等等。既然病毒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大的威胁,总是要尽量搞懂它吧,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其次,在知识层级之上的是对自身能力的提升,我总结如下:
01
加强对信息真伪的甄别能力
利用批判性思维和信息检索能力,对网络上获取的信息做到去伪存真,让自己以及周围的家人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对信息去伪存真的能力是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它也时刻要求我们做到理性的独立思考。双黄连口服液对抗击病毒真的有效吗?还有人说吃大蒜和喝醋能防病毒?这些信息中有些还是专家大V发出来的,大家是否都理性地去思考过、求证过?
02
提高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人类的学习方式总是以已知来类比和推测未知,如果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在现实中进行某些具体场景下的运营,那么这样的学习将最具适用性。
在疫情爆发后,我于2月2日看到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系Michael Levitt教授对冠状病毒的疫情发展所进行的预测,结果比较乐观。源于Michael教授是远播的老朋友,所以我当天晚上给他发了一封邮件希望能够了解更多信息,而他在美国当地时间凌晨5点给予了回复,并附上他的研究预测。根据当时已公布的数据,他做了一下线性回归分析,认为中国政府对于病毒的控制措施是非常有效的,其主要的立论依据是:其一,从数据的变化趋势上明显可以看出主要的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都发生在湖北省,更具体是指以武汉为中心的92公里半径区域,而非湖北省的其它省市的死亡率只有0.2%;其二,确诊的病例每日大规模增长量并不多,根据相应的数据和他的回归公式可以算出无死亡病例的态势大概出现在107天左右,无确诊病例大概在150天左右。这就是简单的应用已知的知识解决当下问题的能力。
03
提升时间管理能力
疫情防控期间,家中的人基本都不出门,如何合理规划每天的24小时,让生活依然有趣而充实,实则体现了一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我在微信上看到我自己的一些朋友依然坚持每天6点起床健身,每天坚持看书与写作,过着非常自律的生活,彷佛疫情根本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负面的影响,反而变成了一把重塑自己的刻刀。
1月26日篮球巨星科比的离世对喜欢他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悲痛,但这位篮球巨星严格的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以及曼巴精神却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而“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我想也一定不会成为绝唱。建议同学们可以从周计划到日计划,在此特殊时期逐步养成更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04
强化自我学习的能力
由于我们眼下无法在课堂中学习,但从积极的一面去考虑,我们的自我学习能力恰好可以在这个期间得到训练与提升,而这个学习能力也是伴随同学们的终身能力。我们要知道到了大学之后,很多学科的学习基本上只能靠自学,同学们可以在家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和即时通讯软件与师友们进行交流学习。
我相信在未来,网络学习会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因为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且网上信息获取便捷,加上学习软件可录播、可回放、可测评、可互动的强大功能,必然大大地提升知识学习的效率,而老师们这个时候也可以根据软件系统给予每个学生实时的个性化指导。
与此同时,对经济领域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趁机分析一下此次疫情对2020年中国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对社会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思考一下如何建立更好的流程机制防止类似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再度发生或者如何更好的加以控制?
最后就是价值观层面的学习,此次疫情我们看到了很多感人至深的事迹,或许也有一些让人悲痛与愤慨的事情,我们如何去系统性的思考和提炼这些现象背后的东西?想想上海融育学校为什么要把“求真与至善”作为校训之一?威海实验外国语学校的校训为什么是“爱与创造”?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将指引着我们即使在暗夜也能散发人性的光芒,照亮前路和远方。
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如果病毒传播的真相可以更早一些由专家们暴露出来并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何至于后面的封城以及全国各省市的半封闭状态?如果没有那些善良的、满怀使命感的医务人员的忘我付出,病毒是否会更加疯狂地扩散从而导致传染与死亡率的加速上升?为什么大家对李文亮医生的去世满含悲愤与遗憾?我们都可以针对疫情中的一些点点滴滴去做思考并将自己的感想落于纸面。
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但我们对于人类社会的情感寄托却是亘古不变的。
远播教育集团在疫情发生之后迅速组织员工为武汉捐款,筹得100万给湖北省慈善总会,为抗击疫情尽一份绵薄之力。我也看到我们上海融育学校的陈稚玫同学趁在美国参加数学竞赛期间,组织家人和同学们凑了3000美金买了85盒N95的口罩捐给了上海养志康复医院,心中也甚是欣慰。
当人人心中有爱的时候,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战胜的,所有我们经历的那些打不死我们的苦难,必将使我们更加强大。
在我们中国境内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同时,身处海外的华人同胞团结互助、鼎力支援祖国的爱心事迹处处涌现,让人感动的是很多海外友好国家纷纷对中国此次疫情遭遇所给予的声援和支持,如加拿大在第一时间宣布不限制中国公民入境,并且总理亲自为华人站台,反对当地报纸媒体提及的“Chinese Virus” 等带有歧视的字眼,而统一用”Novel Virus“来替代;日本友人们第一时间给中国人民雪中送炭,送口罩、防护镜和防护服,以至于我们的媒体呼吁日本友人应该给自己留一点;美国政府和企业为中国慷慨地捐款捐物……
世界大同、守望相助、齐心抗疫,这样的大爱让人于寒冬中倍感温暖。
我相信在此次疫情结束之后,我们的国家政府也会吸取更多的经验教训,出台系列更加有效的管理制度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如是否会禁止交易和吃野生动物?是否建立更加有效的吹哨人制度?这些也都牵涉到价值观层次的问题,所以我真心希望同学们能够结合此次经历,树立自身正向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思考一下你们每个人如何为抗疫做出积极的贡献,以真正成为一个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人。
邹宏宇
2020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