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22日

【素养教育】创新是为了更好的明天 | 面向未来的中小学科学素养教育创新论坛圆满落幕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几年逐渐受到业界关注。2018年5月19日,由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深圳市南山区教科研中心主办,远播教育研究院协办的“面向未来的中小学科学素养教育创新论坛”顺利召开,与会嘉宾包括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一线校长、教师、教育媒体等200余人,齐聚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小学。大家共同就这一主题提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发表致辞:面对未来科技智能时代的挑战,我们的教育唯一能够做到的是培养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这也是我们的科学课程被赋予的重要使命和意义。在推进中小学学生科学素养上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家、教育专家、一线学校教师、社会资源包括各种科技馆等多元合力、多元资源联手互动,希望各位一起努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 黄胜利

深圳市教育局的赵立副局长代表深圳市教育局致辞。赵局长对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远播教育研究院携众多专家到深圳举办这场活动表示欢迎和感谢。对举办这次论坛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肯定,特别是对深圳这样一个新兴的、亟待进一步提升创新力以促进新发展的城市来说,尤为重要。他从深圳的具体问题出发,恳切地谈及了深圳提高中小学科学素养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深圳在这方面的努力,并期待会议成果对深圳乃至全国中小学教育的推动作用,期待通过专家们的碰撞与分享,取得更高的更好的成效,促进教育更好的发展。


深圳市教育局 副局长 赵立

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黄吉平提出了科学家的科学素养包含的四个要素:创造、知识、方法和影响,同时也指出了普通公民对于科学方法的了解是非常缺乏的。黄教授以影响物体下落高度的可能因素为例,介绍了科学研究的宏观方法,包括粗粒法和普适性;微观方法,包括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合可控实验、实证分析、可控实验、理论(基于数学)三者相结合。关于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黄教授建议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激发科技兴趣,通过政府、企业、个人三个角度来实现;二是提升思维能力,特别是归纳推理能力。


复旦大学 黄吉平教授

教育部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郝京华教授首先介绍了国际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脉络:从教授事实性、实用性的科学知识,到现在提出培养科技素养,也被称为STEM素养。随后她从课标的变化,科学教材的变化,课堂外的“STEM热”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目前中小学科学素养教育的现状,并提出6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科学素养与科技素养的关系问题、科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问题、科学课堂时空局限性问题、学习的情境问题、师资问题、课程研发的专业性问题。最后,郝教授指出学校、家庭、社会需要形成科学素养培养的合力。


南京师范大学 郝京华教授

美国麻省州立大学教育学系系主任严文蕃教授介绍了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和STEM的背景和实践:STEM的第一个核心是强化科学教育,第二个核心是强化科学教育背后的素养,具体内容包含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以及从STEM到STEAM到STREAM的进一步丰富。NGSS突出了学科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科学实践的三维学习框,并指出NGSS对中国科学教育三个方面的启示:“学习什么(从分科到学科整合的跨学科学习)”,“如何学(用工程学思想设计STEAM课程学习)”,“如何知道学到了什么(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并且充分肯定了远播教育研究院引进和研发的STEAM课程,这套课程在项目式学习、工程设计、跨学科学习等方面上对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起到了积极补充作用。


美国麻省州立大学教育系 系主任 严文蕃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文梓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创新教育在深圳的探索。一是理解,创新教育是面对每个孩子的,根本意义上是要保护好孩子的创新天赋,并引导其实现,将其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创新;二是思路,要把当前存在的压抑创新、限制创新的东西去掉,同时要把所需要的新东西加进去;三是探索,主要聚焦在促进课程形态变革、培养“觉者之师”、突破学习方式局限、重构校园学习空间、发挥技术革命作用、开展“阳光评价”;四是展望,未来时代是创新的时代,未来教育是创新教育,不仅仅是深圳,整个中国都会走向创新的路,开创一个创新人才涌现的新局面。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叶文梓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刘根平局长首先介绍了南山区近些年的发展情况,尤其南山北部聚集了大量的优秀教育资源,分享了深圳地区科学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在推进创新方面,南山区在全市首创“南山少年创新院”,在学校层面建设“未来教室”和“创新实验室”。刘根平局长还详细介绍了南山在推进创新教育当中的具体的举措。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局长  刘根平

论坛下半场为参会人员呈现了K12领域学校科学素养教育的生动案例。作为本次活动的东道主,深圳市南科大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唐晓勇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了学生是如何在课堂上学习,并介绍了学校基于互联网、STEM下构建统整项目课程,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多视角构建。展示了学校基于学科的和基于主题的课程案例。学校以课程统整、项目推进、技术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破除边界的创新教育探索。“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教育。”唐校长由衷地表达了心声。


深圳市南科大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唐晓勇

其他来自一线校长对各自学校在科学教育上的探索也做了介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从新时代发展人的角度介绍了“格致课程”重构的育人目标和“经世致用、实学践行”的课程特色。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格致中学校长  张志敏

上海市虹桥中学校长陈红波介绍了“自然笔记”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以及取得的丰厚成果;山东省济南市宝华小学校长周晓琳介绍了“科学+”课程群的理念和实施,分享了典型课程案例;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起的全国家庭实验室联盟核心成员史丰华老师介绍了家庭实验室的项目特色,以及其如何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播下科学的种子,同时带来了家长和学生的精彩分享。


上海市虹桥中学校长  陈红波
山东省济南市宝华小学校长  周晓琳
全国家庭实验室联盟核心成员   史丰华

接下来的圆桌论坛环节,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主持,远播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邹宏宇、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何必峰、河南省濮阳县教育局总督学申健民、湖南省株洲市景炎学校校长范希娟围绕“新高考改革对基础教育科学素养发展的新要求”展开了热烈讨论。


圆桌论坛

最后,远播教育集团董事长李霞进行了闭幕致辞。李霞女士总结了每一位嘉宾的精彩发现,以及自己的收获。同时,对中小学科学素养提升的推进,提出两个重点,一是技术上的创新与变革,在这一点上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区已迈出第一步;二是政策上创新。这也是远播教育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远播教育集团董事长 李霞

李霞女士的致辞为本次论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远播教育集团亦会与教育同仁一起砥砺前行,共同推进中小学科学素养教育的发展,期待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事业中!


现场直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