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8日

协和总校长卢慧文:30年来,我们只做“中西融合”这一件事

图片


近日,沪上顶流“协和系”官宣了旗下学校集体举办2024开放日的信息,又引发家长一波咨询、报名的热潮。

images/2/2024/03/MpSf4EmwwE6s6fYfevW9k9MEw7SWp9.png

 | 学校官微
近年来,疫情波动+民办学校政策缩紧,上海国际学校的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大浪淘沙后不少学校“消失”了。
在这种情况下,“协和系”迎难而上,在2019年开办了青浦协和,招到了2000多个学生,首届毕业生获取剑桥录取,发展稳健,实属难能可贵。
images/2/2024/03/C2f5E274r9qsKe8ES29egere4a0f4z.png
图 | 学校官微
再纵观整个“协和系”,30年来秉持“融合中西,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已经把上千名毕业生送进了世界牛校,其中不乏斯坦福、哥伦比亚、康奈尔、达特茅斯、布朗、西北以及牛津、剑桥等TOP学府

images/2/2024/03/DnO5vNJoBqadnNnj5nq5Q6TgV6gTQd.jpg




协和教育
关注学校官方微信


很多学校向协和取经,媒体纷纷来采访“办学秘诀”,协和教育总校长卢慧文却用一句话道破关键,“30年来,我们只做了‘中西融合’这一件事”

卢慧文

协和教育总校长
上海市政协常委、科教专委会副主任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民办中小学协会常务副会长

images/2/2024/03/l4AS97ya779ZvvIi36sdYSYA44eu9v.png



images/2/2024/03/vo9o4X5ora5HZVUas40H95pRe6X00X.png

协和用30年
坚持做好“中西融合”这件事


在协和的这些年,卢慧文女士经历了民办教育的各个阶段,从早期作为公共资源不足的一种量上的补充,到公共教育资源充足后提供的多元化的选择,再到未来如何在多元生态中起到某种引领、促进作用。

卢慧文女士指出,中西融合的教育形式已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的下一代一定不只要懂中国,还要懂世界。”


images/2/2024/03/xxCcJd98xEydNz525JkUk440k2NX4T.jpg


为此,协和自创办至今30年,一直不遗余力地在探索国际教育与中国家庭之间的平衡和发展。


但每一个阶段,中西融合的体现方式不一样。卢慧文女士认为:
第一个阶段叫做“引入”,引入原汁原味的国际教育,拥有了一个新的资源、新的通道,打开孩子的视野。
这个时候学校里有中教和外教,往往是各干各的,就好比“鸡鸭同笼”
第二个阶段超越了“引入”,变成了一个“组合”,中外教师各展所长,在某些领域中用中国擅长的方式,在某些领域中用国际擅长的方式。
此时,中外教开始互相学习,但还是你是你、我是我,我们比喻为“盖浇饭”、“拌沙拉”。
images/2/2024/03/wU7UsxLH7HzVHq7wAscWvV111WCzZ7.jpg
第三个阶段就进入了“融合”,融合中西方教育的优势,打造真正适合中国学生的课程体系。
这个阶段,协和把它比作“混合果汁”,你并不知道这一口吃到的到底是苹果还是橘子,来自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但吃进去的“营养”是综合的。


无论做什么样的探索,协和的目标始终是,要以学生健康的全面成长为重,提供适合的教育,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images/2/2024/03/Vy4RrDr1z3Vjpy0tyeRdffVReGade4.jpg


images/2/2024/03/ez60083bdmMjrRbrzmR1Lp8Mi8qlMm.png

调一杯营养好喝的“混合果汁”
需要“长期主义”和“专业主义”

时至今日,“中西融合”几乎是每所国际学校的教育宗旨,大家都意识到纯西化的教育在中国行不通,要探寻适合中国家庭的国际化教育路径。

协和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是,无论哪所学校想做好中西融合,其实都要从头把“鸡鸭同笼”、“盖浇饭”走一遍,因为中西融合,问题的关键还是“人”


正是因为大多数人才天然地带着自己的背景,要么是国际化人才,要么是国内人才,才会需要“融合”,但是“人的融合”需要时间。


images/2/2024/03/jx1IDRn3auX73XreuerNEsUDriN4F7.jpg
△成立于1998年的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

一所新学校,想要短时间内做到“混合果汁”是很难实现的,从人才到课程,从管理制度到校园文化,都是需要长期磨合来实现。
协和在这点上,坚持了30年的时间,有这个能力、视野和资源,知道好东西在哪里,也知道如何为学校所用,还能打通不同话语系统,让课程既符合国家要求,也能满足家长需求,为国际化高中和大学升学做好准备。
images/2/2024/03/aX57c4V3LvV47CccMM4MGOZ75451W5.jpg


△2003年成立的上海市民办协和双语学校(协和虹桥)



协和具备两大优势:


一个是“长期主义”。

协和有一批人才,20年前就来到了协和,他们有的是从公办出来的,有的是海归,有的是来协和当外方校长,经过这么多年的争吵磨合,慢慢才形成了如今的“混合果汁”。


这种时间上的优势,是其他学校难以复制的。协和校长级管理人才,差不多有7成是从内部中层培养上来的,外方校长也有干了10来年的。


images/2/2024/03/Ncnnc2Mx8044EgM2gCkX62c28q4ozC.jpg

△2004年成立的上海市民办协和双语尚音学校


另一个是“专业主义”。


协和是一个“教育专业机构”,没有资本、股东、老板,是拿工资的“专业人士”来办学的。老师的工资不一定是行业里最高的,但是老师能得到的专业成长是不一样的。


images/2/2024/03/dXW3MKGJ4z1XNjFlMnxM6M1XJJV4lo.jpg

△2007年成立的上海协和双语高级中学(协和古北)

images/2/2024/03/KYImHxi2mqSsYyQ3ehvEBQmpRr3RQs.png

在一个好的“教育生态系统”里
家长们没啥好焦虑的


现在大家好像觉得升学越来越卷,读英美方向的,不进一个G5或TOP30大学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说,但这未必是“真实世界”。


之所以网络上好像铺天盖地都是进牛剑藤校的案例,是媒体和学校的大肆宣传,让人们误以为这些好大学似乎唾手可得。


实际上,TOP高校并没有扩招,上海每年能拿到牛剑offer的也就一两百个孩子,各大学校都在挤破脑袋争抢这些生源。


images/2/2024/03/bI298Hh8V8F8SP88SIV878HGG288H8.jpg

△2008年成立的上海浦东新区民办协和双语学校


但家长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片“血流成河”的战场,为了升学,军备竞赛越打越激烈,搞得家长们很焦虑,学生们也很累,亲子关系还都被破坏了。


卢慧文女士一直认为,办学不需要掐尖,能真正展现一所学校教学实力的,就在于它能够把每一个学生都教好,而不是只集中资源拼几个牛剑藤校。


为此,对一所学校而言,就是需要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各个水平的学生都有,但是大家的心态都很积极向上、很健康,这才是最好的。


images/2/2024/03/pEoukorzswvzWNTkWY6yRCpS3SkOrk.jpg

△2012年成立的上海市民办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


全国的“协和”学校如今已经有25000个孩子了,这么多家长,都看中了协和的体系。


这让协和的老师们拥有极强的使命感,会尽自己所能把所有的孩子都培养好,而不是“一茬一茬割韭菜”,幼升小割一茬,小升初割一茬,一路筛选最好的学生。


images/2/2024/03/Vp3R3GGJ8XtWL830tT0ny03T0Yr80x.jpg

△2019年成立的协和教育浦东课程中心


协和教育创办30年来,也建立了良好的“教育生态”。比如在上海,就有虹桥、古北、尚音、教科、万源、浦东、青浦……多个校区,每个校区开设的课程体系都不一样。


想读IBDP、AP、A Level还是加拿大BC课程,都有合适的选择,中间想提早出国、中考高考,也可以跟国外高中或体制内学校无缝衔接,总有一所适合的学校可以读,一直读到18岁,做协和的家长,实在没啥好焦虑的。


images/2/2024/03/tfBGZbqvBbdQXT8zBO3BZt8fC4cdFt.jpg

△2019年成立的上海青浦区协和双语学校


所以,在卢慧文女士看来,既然选择了国际教育圈,家长们首先都应该放下焦虑,更多应该关注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上,做任何事情,如果和孩子之间关系不好了、不说话了,就没有意义了。


卢慧文女士经常和家长们沟通,强调教育没有普世良方,就需要父母高质量的陪伴。


images/2/2024/03/AhDQz3D81ndi5D7h215239fZDd3HIN.png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入手。


第一,高质量的陪伴,是营造一个能量之场。


例如,营造一个爱学习、爱阅读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安静阅读的温馨角落;营造一个重信守诺的家庭氛围定下了规矩,就要共同遵守;营造良好人际和交往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年的兄弟姐妹、婆媳妯娌之间友好相处;还有就是营造在社区中传递正能量的氛围


每一个小场景都在营造、影响着家庭的能量之场。无论家长学历高低,事业如何,在营造家庭能量之场方面都可以有所作为。

images/2/2024/03/AL1lKWz3rri3I4m33lsM8441WMI6qP.png

△2022年开始托管的上海市静安区协和双语培明学校


第二,高质量的陪伴,是画好一个行为之“框”。


“框”太大,孩子会没有规矩;“框”太小,孩子就容易被束缚。家庭教育“框”的大小、平衡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技术。要让孩子感觉公平,用自己自律水平的提升,来换取更多的自由。

这些在培养孩子金钱观、规则意识和性观念与恋爱认知的时候,都可以运用进去。


第三,高质量的陪伴,要留出一扇沟通之门。


和孩子相关的教育计划、升学计划、留学计划一定要和他一起讨论。我们有时会碰到,家长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来考学校,学生却故意交白卷。孩子说这是家长的意愿,我自己有很好的伙伴,我不愿意转学。孩子自己的发展,一定要和他沟通,形成共识,这样也有助于责任心的培养。

如果平时不打开一扇沟通的门,孩子的事情你都不知道,等你知道的时候,通常都已经是大事,你再想解决就难了,所以要在日常和孩子形成对话的机制。

images/2/2024/03/F5ApaaG21hCGAj2A6611U2Y6fAzZYz.jpg


家庭教育做好了,再加上国际学校带给孩子的开阔视野和思辨能力,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之处!


【写在最后】


上海爸妈里有很多忠实“协和粉”,他们看中协和老牌的办学经历、多元化升学途径和出众的升学实力。还有不少爸妈希望孩子进协和,却被协和众多课程体系挑花了眼,也担忧孩子达不到协和的入学标准,为此焦虑。


卢慧文女士在一次接受远播教育采访时,曾谈到过如何选校的问题。


images/2/2024/03/p8Bit8HkGstZWMsKBw8KdH8SWC8zhs.png


她说,协和是一个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一体化发展的教育集团,大多数的孩子在很年幼的时候就进入协和系统里学习,一路成长。对于年龄非常小的孩子来说,协和所看重的不是孩子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素养,而是家长自身崇尚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家长对教育的规划是否与协和努力的方向一致。


协和每一所学校的学段、开设的课程或提供的升学通道不完全一致。有偏国际方向的融合课程,偏双轨制的先锋课程,还有偏国内体制的双语课程。大家在填报前,要认真分析一下这个校区的学段和课程,以便做出更适合孩子的判断。


如果家长对协和的教育方向同样非常认可和赞同,那就是与协和最匹配、最适合的学生。


images/2/2024/03/JX6K62W02GdTkw0GIDT2M0T4ttWG2G.png


想了解更多协和相关信息及最新活动


3月9日,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
CITD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学业规划大会

协和卢慧文亲临现场宣讲

还有沪上70+国际学校校长、招生官

入学、报考问题答疑解惑


长按识码报名